明年经济还能好吗 习近平为何不着急 2024.12.16 No.338
今年下半年以来,最高当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经济问题,并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,然而,中国经济依然继续恶化,消费不振,楼市下跌,外界基本上认定,就是按照当局自己公布的统计数字,也难以达到原定的经济增长目标。各界对中国明年的经济形势都极为悲观,乃至当局也不得不制造舆论,宣称不以GDP论英雄,以此来替自己缓颊。不难想见,长期的经济不景气,已经带来了严重的问题。当局似乎在寻找对策,改变这种状况。但是,他们能找到什么对策呢?
几天前,当局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。这也是一年当中,最重要的一次经济会议。只是,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最高会议,毫无新意,最多是对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做做姿态。目前,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,只有出口还算稍有动力,可是,明年就要上台的川普,已经公开表示,将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,这就意味着,中国的出口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。既然如此,当局只能期望增加国内的消费,来维持中国的经济。因此,12月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都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,扩大国内需求,乃至,在明年的经济工作9大重点任务中,把大力提振消费排在第一位。其实,关于提振消费这样的话,今年,当局就已经说过很多次了。今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就提出,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。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不到40%,和美、英等国相比差二十多个百分点,甚至比印度还相差大约十个百分点。像中国这样的情况,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。
而中国居民消费不振,则源于中国目前的分配制度和利益格局。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日本等等,工资占GDP比例都在50%以上。而中国工资占GDP比例只有20%左右,连西方国家的一半都不到。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,几乎是欧洲国家的两倍。这还是官方粉饰过的数字,如果,不算农民的收入,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,也就是农民以外人员的工资,占GDP的比重不到10%。郎咸平所说的,中国的工资占GDP比例只有8%,并不是毫无根据。而且,在这份额极少的工资当中,党政机关和垄断性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占了大半。中国的基尼系数,也就是贫富悬殊的程度,除了那些处于战争和动荡中的国家,几乎是世界上最高的。底层百姓的收入实在是少的可怜,原因就在于,这个政府对企业和社会的压榨太残酷了。
前些年,玻璃大王曹德旺的一番话,曾经引起了轰动。他对记者说,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%,我们比较了国际上,全球最高的税收就在中国。根据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、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李炜光前些年的研究,中国的“总税率”不仅高于发达国家,也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,是世界第一,李炜光把它称之为死亡税率。而且,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,中国的企业、商业单位,除了缴纳公开的税费之外,还需要缴纳不确定的政策税,还需要向各级政府进贡,提供赞助费。至于,一些官吏对企业、商户的各种敲诈勒索,还不包括在内。尤其严重的是,中国社保缴费,也就是劳动税,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,是北欧国家的两倍多,北欧国家的福利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,中国的福利几乎是世界上最低的。工资最低,税负最高,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。世界上福利制度有两种模式,一个是高税收,高福利,例如北欧国家;另一个是低税收,低福利,类似美国。中国创造了第三个模式,那就是高税收,低福利。这就是中国制度的优越性。
中国人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,很简单,就是工资收入太少,社会福利太低。用曹德旺的话说,中国除了人便宜,什么都比美国贵。工资收入太少的原因在于:政府掌握了大多数资源和绝对的权力,导致分配偏向于政府和垄断企业。中国政府的行政开支占GDP 的比重,大约是日本的10倍。如果,再加上超过军费的维稳费用,中共政府的统治成本太高了,中国百姓的负担太沉重了。
最近这些年,经济一直不景气,特别是三年清零,导致民穷财尽,百姓的状况比前些年更加困顿,更加落魄,更没有钱去消费了。特别是,眼看着经济停滞,大量企业倒闭,或者转移海外,各个行业都在降薪、裁员,在这种情况下,百姓又缺乏基本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,即使有点钱也不敢消费。眼见得,这些年,物价持续低迷,东西要么卖不出去,要么卖不出价,许多企业难以为继。为此,已经有无数人呼吁当局,扩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。对此,当局似乎有所意识,这次会议提出,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。只是,不改变现有的利益格局,不改变分配政策、不进行制度性变革,不放弃以政治安全为纲,所谓保障和改善民生,提振消费,就只是一句空话。
实际上,当局既无心也无力真正改善民生,增加社会福利。因为,改善民生,增加社会福利,必然要削减政府开支,缩小政府规模,那样,当局就难以维持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和渗透,他们的统治就会崩溃。值得一提的是,12月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都提到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句话。显然,由于官民矛盾十分尖锐,导致接连出现重大的报复社会案件,让当局感到了威胁。由此也可以知道,维稳依然是他们的首要目标。这里,我们用最大的善意去猜测,当局有可能把改善特定群体的生存状态,提升一点社会福利,当作维稳的手段,以减缓官民矛盾。但是,这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变中国的总体形势,增加人们的信心。
不久前,经济学家高善文在一次演讲上,谈到中国社会总体形势的时候,引用了这么一段话:生机勃勃的老年人,死气沉沉的年轻人和生无可恋的中年人。这段话基本上概况了中国的经济和民生状况,只是,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更加严重。大部分退休工人,退休金非常低,根本谈不上什么生机勃勃,最多不过是勉强度日。如果身体不好,那点退休金可能还不够吃药呢。
最让当局不满的,恐怕是高善文提出的,2021年至2023年期间,中国的GDP增速每一年高估了3个百分点,累计高估了10个百分点。统计数字造假这个问题,其实大家都知道个大概,而高善文作为经济学家,给出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数字,让外界对中国的经济总量有一个更加真实的了解。可怕之处在于,最近这六七年,中国的GDP增速每一年都被高估了,积累下来,情况就相当严重了。想必大家还记得,2018年12月,经济学家向松祚在一次公开演说中,质疑官方GDP数据造假。那一年,当局公布的GDP增速是6.5%,向松祚披露,有内部报告显示,GDP增速是1.67%,而另一种测算则是负值。也就是说,2018年至少高估了5个百分点。2019年10月,当局公布第三季GDP增长6%,向松祚再次公开发文质疑该数据严重高估。向松祚还嘲讽当局粉饰太平,他说,“现在还说稳中有进,稳中向好。似乎与事实不符啊。”意思是,经济已经停滞,甚至在萎缩。此后,便是三年清零,当局公布的GDP数据就更不可信了。可以肯定地说,中国实际的GDP,要大大低于当局公布的数字,差二三十个百分点,都不会令人感到意外。
高善文还提到了另一个情况,那就是消费者信心下滑严重。这个问题很多人也都谈过,当局也非常清楚。所以,当局全力以赴制造舆论,大唱光明颂,试图提振信心。只是,中国人的收入太少了,而经济眼见得又这么萧条。虽然,中国的人口有十几亿,但是,绝大部分人的收入非常少,月收入1000元的大约有一半,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,将近10亿人。这些人也就是勉强活着,根本没有消费能力。真正有一定消费能力的,是所谓的中产阶级。他们无疑是消费的主力,他们的状况决定了中国的消费水平,只是,他们的状况也非常不妙。巧的是,就在高善文演讲前不久,另一个经济学家付鹏也就中国的经济现状做过一次演讲,其中,就谈到了中产阶级的状况。他认为,中国经济的问题远比表面看到的要严重得多,尤其是,中国的中产阶级迅速萎缩,导致有效需求不足,在这种情况下,当局挽救经济的措施很难奏效。他的这个说法,想必会刺激到当局敏感的神经。
其实,这两位经济学家的演讲,并没有多少深刻的分析,更没有揭露多少问题。中国的统计数据造假,特别是GDP数据的夸大,早就是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。至于中产阶级的萎缩,也并不是什么秘密,大家也都能感觉到。可以说,中国的经济困局早已为人们所熟知。两位经济学家的演讲之所以引起比较强烈的共鸣,得到广泛的传播,是因为人们对经济形势感到十分焦虑和不安,对于中国的经济走向格外关注。
中国经济陷入低迷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地产业的急剧衰退。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,今年以来,当局接连不断地推出各种刺激措施。然而,却毫无成效。在10月份,70个城市的房价更是创下9年来的最大跌幅。此外,百强房企头11个月销售同比下跌3成。也就是说,新房旧房形势都很不妙,交易量和房价都在下跌。
在12月召开的政治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,都提出要稳住楼市。这等于承认,过去的那些措施并没有能够阻止楼市的下跌。而且,可以肯定,今后,当局也不可能稳住楼市。今年10月,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文章,专门谈到了中国的住房过剩问题。其中提到,据经济学家估计,中国可能有多达9000万套空置住房。由于中共当局不肯公开相关的统计数据,中国到底有多少空置住房,我们无法得知,但是,中国的住房已经严重过剩,这是一个无法掩盖的事实。而且,由于中国人口已经开始大幅减少,住房严重过剩的局面已经无法改变。事实上,随着形势的逐渐明朗,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始抛出多余的住宅,导致大多数城市,二手房的销售已经成为楼市的主导。今后,随着人口的塌方式下降,二手房会越来越多,价格会越来越低。而且,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,以及人们对房地产业信心的彻底崩溃,今后,人们可能会争相抛售多余的住宅,乃至出现踩踏效应,中国的楼市将会出现暴跌。可以断定,稳住楼市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对于一个控制着全部资源的极权政权来说,他们做无用功,比什么都不做还要可怕,后果更严重,他们的选择,势必会给国家、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。
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除了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,稳住房地产市场,和以往明显不同的是,还明白提出要提高财政赤字率,以及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。所谓提高财政赤字率,也就是允许政府借更多的债;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就是增发货币,增加贷款,也就是允许城投公司借更多的债。其实,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,当局首先召开了政治局会议,就已经为政策定出基调。其中,就谈到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。
值得注意的是,当局上一次实施“适度宽松”的货币政策,还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。当时,当局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来支撑经济,虽然,经济增长的速度得到快速提升,但是,造成了严重的恶果,其中,最突出的就是地方债务大幅增加。显然,“适度宽松”的货币政策只能用于特殊情况,就像是强心针,仅仅用于病危的时候。可是,官方媒体以及一些御用学者,对于当局实施“适度宽松”的货币政策,大加颂赞,乃至舆论场一片喜气洋洋,好像当局突然发现了什么灵丹妙药,可以彻底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了。既然“适度宽松”这么好,那为什么不年年使用呢?有人吹嘘,这是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,那为什么平时不积极呢?当局一面宣称,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,另一方面却要采取应对危机的特殊措施,来挽救经济。就像是一方面宣称自己身体很健康,另一方面,却说打强心针很有必要。当局就是这样自相矛盾,自欺欺人。事到如今,中国经济已经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,已经是一个无法掩盖的事实。
应对危机,当局找到的另一个办法,就是提高财政赤字率。所谓财政赤字,也就是收入少,支出多,政府花的钱超过了收的钱。超过的部分,只能借债。显然,无论是提振消费,还是稳住楼市,都是当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他们唯一可能做到的,就是增加财政赤字,增加政府债务。可以确定的是,明年的财政赤字会达到4%,甚至,会超过4%,这就意味着,仅仅一年的时间,政府至少就会增加5万亿的债务。当局会用这些借来的钱,去投资各种项目。只是,中共的体制决定了,政府投资的结果,就是低效和浪费。高铁严重亏损、高达数十座高铁车站闲置的情况,已经广为认知;城市地铁几乎全都亏损的情况,也已经广为认知。多个城市刚刚建成的有轨电车被拆除的消息,也已经广为人知。造成的浪费,已经是天文数字,这挥霍的,可都是民脂民膏啊。只是,对于当局来说,一建一拆,都是GDP的增长。
实际上,这些年来,中国经济的增长,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增加债务来推动的。中国的平均债务水平,也从一个发展中国家,达到、乃至超越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。特别是,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债台高筑,寅吃卯粮。可怕的是,债务越来越多,完全看不到尽头,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一条不归路。事到如今,不借债,是等死;借债,是找死。
今年11月8日,当局第一次公布了包含隐性债务在内的政府全口径债务数据。按照当局的说法,中国政府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,其中国债30万亿元、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.7万亿元、隐性债务14.3万亿元,政府负债率为67.5%。此后,当局和一些御用学者一再宣称,这一指标明显低于世界上的其他主要经济体,中国政府仍有较大的举债空间。意思是,当局的欠债还不算多,还可以再欠更多的债。只是,当局公布的这个数字,根本就不可信。那么,当局到底欠了多少债呢?
今年10月20日,《北京商报》曾经公开报道了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的情况,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在报告中介绍,截至2024年6月,地方债务总规模约100万亿元,其中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42.23万亿元,城投债务余额为57.16万亿元。这还不包括,政府隐形担保的债务。也就是说,单单地方政府的债务,就大大超过85万亿元的中国政府债务总额。此外,去年7月,《观察者网》上曾经刊登过清华大学两位教授的文章,题目是“五大因素阻碍经济恢复,怎么破?”文章提到,她们有位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对地方债做了深入研究。据这位博士生估算,2020年地方政府的债务就已经接近100万亿。这三年多下来,地方政府的债务肯定又增加了不少,肯定会大大超过100万亿。显然,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的这个统计数字,可能还有所保留。即使按照这个数字,李建军在报告中谈到,中国政府的负债率,也就是债务占GDP的比例,已经超过百分之百。问题是,官方公布的GDP严重不实,至少高估了二三十个百分点。如果,扣除虚假夸大的部分,中国的GDP,应该不到100万亿。这样的话,中国政府的负债率将高达130%,超过美国,是当局公布的负债率的两倍。如果,再加上政府隐形担保的债务,中国政府的真实负债率,绝对进入世界前三名,仅次于日本,和希腊不相上下。中国可没有日本那么厚的家底,没有希腊那么多的盟友。希腊曾经发生过严重的政府债务危机,但是,希腊有欧盟和美国来救助,中国如果发生债务危机,不知道哪个国家能来救。
用扩大财政赤字、增加政府债务,来应对经济危机,偶尔为之可以,但如果长期入不敷出,不仅不能克服危机,反而会加重危机。尤其严重的是,要不了多久,中国的人口就要大幅度减少,中国的经济也会陷入停滞乃至衰退,政府的财政收入必然会大幅减少,那样,支付债务的利息都会困难。真到了这一步,当局只有两个选择。一个就是印钞票还债,结果就是通货膨胀,经济崩溃,百姓的存款贬值,物价飞涨,生活陷于贫困。另一个,就是再搞一次五反运动,大规模敲诈勒索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,用他们的财富来还债。无论做何选择,对中国来说,都是一场灾难。
中国的崛起原本就是一个假象,现在,不过是暴露了原形而已,而且,过去几十年野蛮增长所积累的各种问题正在逐渐显现。最严重的莫过于当局用基建和房地产业,挥霍和透支了几代人积累的财富。这些恶果的出现源于中国的政治制度,这个制度让中共当局可以一意孤行,可以为所欲为,如此,才犯下了这样愚蠢而严重的错误。在中共的统治下,中国的经济既不是为了满足民众的需求,也不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,中国的经济只是政治的附庸和奴仆,只是大大小小独裁者粉饰和炫耀的工具,也是满足他们野心的工具。中国经济陷于停滞,只是现象,而不是本质。中国经济陷于停滞,只是问题的结果,而不是问题的本身。
中共的制度本身就已经严重妨碍了经济的发展,而习近平对失去统治和权力的担心,以及强化控制社会和经济的疯狂举措,更是恶化了中国的经营环境,民营企业只能苟延残喘,外资企业只会加速撤离,习近平的野蛮统治已经严重扼杀了中国经济的活力。再加上习近平错误的国际战略,让中国陷入四面楚歌。对于习近平来说,政治远远重于经济,他在意的只是权力和地位,根本就不在意经济的衰退,他更不可能因为经济危机而进行政治变革。眼下,当局施政的重点,只是粉饰太平,掩饰错误,而那些所谓的政策,已经沦为宣传的工具,而不是用于解决问题。实际上,中国的房地产危机、财政危机乃至经济危机,也根本没有解决之策,危机随时都可能爆发,我们正处在一个最危险的时期。
图片: https://xiaominzhixintupian.blogspot.com/2024/12/blog-post.html